查看原文
其他

靠这一招,志愿军打得“联合国军”动弹不得 | 抗美援朝:铁在烧016

2016-07-01 萨苏 老萨有发现

许多俘虏被炮火吓傻了,不少人的棉衣被炸碎,有的是从炸塌的工事里挖出来的,一个个面色如土,连声惊呼:“打得好惨!打得好惨!”“当你们的大炮排放时,村庄被打得好像一只船,乱摇晃!”
前篇

铁在烧001:被遗忘的小城

铁在烧002:我们和谁开战?

铁在烧003:彭德怀的回马枪

铁在烧004:和尚穿越到抗美援朝

铁在烧005:一分钟攻破比利时

铁在烧006:辣舌头巧克力

铁在烧007:黑夜是中国人的朋友

铁在烧008:跟李向阳一样准!

铁在烧009:地雷搬家大王

铁在烧010:消灭“大兵瑞恩”

铁在烧011:再见,英雄唐满洋

铁在烧012:飞机上传来北京话

铁在烧013:比“老大哥”还能打

铁在烧014:好莱坞想不出的套路

铁在烧015:击落美军空中英雄

“我没有炮弹,但我们生死与共”

5月21日,投入五次战役的志愿军各部全线开始后撤,189师也接到了从洪川江向临津江方向后退的命令。


但是,奉命断后的566团碰到了麻烦事——朱彪的部队,被敌军粘上了。


当撤退命令下达的时候,566团全部在洪川江以南,是整个63军位置最靠南的一个团,自然地承担了为全军断后的任务。


21日一天,美9师、英军28旅和部分韩军向566团阵地连续发起了五次攻击,但是,566团团长朱彪起家的“钢铁第一营”就是打阻击出了名的,这一仗朱彪亲自上阵,以小理山为核心组织全团顽强抵抗。敌军猛攻一天未能得手。


小理山地势险峻,双方只能依靠步兵进行一个阵地一个阵地的争夺。平心而论,五次战役前,志愿军部队换装苏式武器的工作已经完成,在近战火力上有了很大进步,所以,美英军要想一口吃掉据险死守的566团,也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但是,566团,也被敌军死死地粘住了。


战斗到21日夜间,周围友军均已撤尽,到处都是敌军的炮声,部队弹药补给将尽,再不撤很可能就要被敌军包了饺子。


可是,566团各部都在一线和敌军战斗,而且一部分敌军已经插入到阵地后方,这怎么撤得下来?


对此,朱彪却似乎并不在意,这个大大咧咧的团长泰然自若地满山一个阵地一个阵地乱转,到处向部下炫耀自己在雪马里缴的一支漂亮的小手枪。


据说,那是英军29旅一位副旅长在香港定做的手枪,纯银镀珐琅,漂亮得不象一件武器。


566团的老兵颇有人见过这支枪,但这支枪最后的下落,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谜。


虽然有老兵几十年后说起来依然笑话团长那一天拿个“娘们儿用的枪”臭显摆,但是对在炮弹爆炸中像皮球一样翻滚着跳进自己战壕来显摆的团长,明显没有半点儿轻慢的意思。


翻看志愿军的战斗纪录就会发现,在敌军炮火下巡视阵地,是志愿军基层指挥官一项不变的工作,因此而牺牲或重伤的志愿军军官在战史中比比皆是。


美军在铁原之战前后的炮火之猛烈被写入了世界军事史,被称作“范弗里特弹药量” ——这个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弗里特中将,在美军疯狂的反击中,所使用的弹药量是美军作战规定允许限额的五倍以上。


美国国内的一些议员们因此在战后提出要调查他,让他接受国会的质询,因为他用的弹药太多了,让美国的纳税人无法负担。


假如那个时代的美国议员们看到今天美军在阿富汗用20万发炮弹子弹才能干掉一个敌人,大概要拥抱范弗里特了。


不管怎样,当时美军的炮火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美军飞行员形容空中看到的炮弹爆炸区域——“那里估计不会有任何生物能够生存。”


在这种炮火之中巡视阵地,要么是活腻歪了,要么是胆大得没边。


朱彪显然两者都不是,他只是履行自己作为一名团长的职责。


我没有这么多的炮弹给大家,但我们生死与共。


几天前,我曾在日本和几位记者朋友谈起汶川,有一位记者对我大力推崇解放军在救灾中的作用不以为然,说道——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军队都会参加救灾的。我想了想后回答他道:


是的,但救灾中可以为之投入自己生命的军队,我还没有见到第二支。


一语之后,再无异言。


也许,这就是这支军队在朝鲜战场上面对拥有立体化优势的敌人,而打出五十年和平的深层原因。

朱彪的回马枪

朱彪和566团政委王致和深入到一线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稳定了军心。


22日凌晨,朱彪杀出一个回马枪,566团主力甩开逼近的敌军,直追军部而去。


就……这样简单?!


对于整个志愿军乃至第五次战役而言,566团的突围,都只是一次不起眼的小战。然而,细细想来,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战斗——已经被美军粘住的566团,用了怎样的一记回马枪,竟然可以让紧紧咬住的美国人松了嘴?


也许由于这次战斗的规模小,战史上对此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在小理山之战中,朱彪和他的566团怎样脱身而去,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谜。


这个谜,直到2008年的冬天才得到了一个意外的解答。那一天,笔者和新浪军事频道的文坛一起采访了一位居住在北京北郊的老人。


老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老一点,双腿都有一点跛,眉心有一块不显眼的疤痕。他出门骑的是一辆三轮车,因为这样可以节约一点汽车票钱。直到他拿出五十年代身穿苏式军官服的照片,我们才能够确认,这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老人,就是照片中那个帅气的尉官——小理山阻击战中的战斗英雄杨恩起。


杨恩起,辽宁营口人,当时是566团1营1连的通讯员,抗美援朝胜利后入军校学习,此后一直在566团任职,直到退役。


按照杨老的说法,当时和566团交手的敌军中,最能打的并不是美军。“美国人不行,美国兵一打,一见流血他就往后撤,他一看前边有躺倒的了,他就不往上冲了。”


倒是抓俘虏的时候颇费力气——“抓住以后他不肯下来,最后咱的兵也狠,拿铁丝把他大鼻子给穿上,拧上跟牵牛似的就给拉下来了——不这样不行啊,敌人一打炮就得把他炸死。我们不敢违反战场纪律,可下来有个兵怕他跑,把人家手腕也给卸了。完了人到团里一告状,那还不受到处分?咱们给人炒面,人也不敢吃,你吃第一口,完了他才敢吃,你给他烟抽,他也不敢抽,你点着了,你抽着了给他,他才抽,他怕毒死。”


不能说美国人怕死,或许只是价值观不同,但朝鲜战场上美国兵的表现的确让中国军人觉得不太好恭维。


真正能打的是英国兵。“最能打就是英国兵,英国29旅(实际应为28旅),胡子兵,都是胡子拉碴的,都参加过二战的。”“英国兵枪法好,专往这儿(用手指眉心)打。”


可是,这样能打的英国兵,怎么就没能把566团留下呢?


当我迷惘地问起这个问题时,杨老说出的两个字,一下让我感到脑海里闪出了一道灵光——杨老说,他们在守卫小理山的时候,使用了一样特别的武器,叫做——“飞雷”。


杨老的阵地,只用了两个飞雷,就把当面的英军炸得沉寂了足有半个小时。


什么也不用说了,仅仅“飞雷”这两个字就能够解释一切。

“没良心炮”打服全世界

飞雷,是一种中国军队独创的武器,在世界任何一种兵工厂里,都无法找到,它还有一个更加闻名遐迩的名字——没良心炮


根据记载,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精锐第十二兵团黄维部在1948年11月落入解放军包围。黄维是国民党军中的一员悍将,组织兵力昼夜构筑工事,试图依靠精良的装备死守待援。12月6日,解放军发动总攻,率先攻击十二兵团第十师坚守的李围子。黄维在李围子放了整整两个团,却被一击而破,国民党军称解放军使用了一种毁灭性的武器,只半个小时就摧毁了国民党军苦心经营,被称作“固若金汤”的集团工事。


李围子成了一片焦土。许多俘虏被炮火吓傻了,不少人的棉衣被炸碎,有的是从炸塌的工事里挖出来的,一个个面色如土,连声惊呼:


“打得好惨!打得好惨!”


国民党军第10师特务连一个伤兵说:


“当你们的大炮排放时,村庄被打得好像一只船,乱摇晃!”


敌特务连总共一百来人,至少有80人死伤在爆炸之下。其实,这根本不是大炮。当时解放军的炮很少,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官兵们创造了一种令人丧胆的土武器——用汽油桶作炮管的炸药包抛射器,埋在地下发射,称为“飞雷”。


这种不起眼的兵器威力很大,每发“飞雷”大约有十公斤炸药,像个大西瓜,能打出去一二百米,所到之处,碉堡、人马都会炸飞。许多炸倒的敌人身上往往找不到伤口,却七孔流血,是震死的。弄清情况以后,国民党军把这种东西干脆称做“没良心炮”。


和杨老谈过之后,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八九师师史》,《步兵第五六六团团史》中,都找到了此战中朱彪所部使用“飞雷”的纪录,并提到566团1营某部副班长王文礼在使用飞雷时不幸牺牲。有不同机关在不同时期留下的纪录,说明杨老的描述并非虚妄。


这种武器,毕竟是临时的发明,它存在射程短,危险性大等缺点,所以在朝鲜战场,很少听说曾使用“飞雷”的纪录。苏联提供的喀秋莎火箭炮,有效地替代了它的位置。那么,朱彪怎么又把它用起来了呢?


朱彪对美军使用“飞雷”,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


首先,所谓“没良心炮”真正的发明者正是出于华北部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工兵连长聂佩璋和战斗骨干高文魁。


聂佩璋是山西人,出身于东北讲武堂,1938年参加八路军,擅长爆破,曾在抗战中多次用炸药抛射地雷的方法炸毁日军汽车。在和阎锡山部作战时,聂高二人利用抗战期间用炸药抛雷炸鬼子的战术研制出了“飞雷”这种武器,1947年9月首先在河南陕县攻城战中使用。此后,高文魁升任中野4纵22旅工兵队长,才把这个技术带到了淮海战场。同是出身华北的朱彪,懂得玩“飞雷”很正常。


其次,在五次战役和美军的反复交战中,566团缴获了大量美军的空汽油桶,再认真进行坚壁清野的美军也不会想到这个东西可以变成可怕的武器。


小理山已经打成了短兵相接,“没良心炮”射程短不再是问题,在朱彪眼里,只怕这种其貌不扬的家伙比喀秋莎更令人满意——喀秋莎BM-13火箭炮的口径只有132毫米,而且根本拖不上山,“没良心炮”呢?口径300毫米,挖个坑就能打……


制造“没良心炮”,只要有汽油桶和黄色炸药包就足够了,被敌人死死粘住的朱彪不用它用什么来摆脱追兵呢?


可以想象,当中国军队突然打出一排“没良心炮”这样古怪的东西时,对面的美英韩军是多么的惊讶。


从敌方的资料中我未找到遭到“没良心炮”袭击的相应纪录,但英军第28旅上尉参谋诺斯·汉克尔在《1951年朝鲜夏季作战》中,提到当天和志愿军在前线对峙的英军曾遭到中国军队“从纵深打来的准确的大口径炮弹”的攻击。


看来,也许是挨了打,还不知道是怎么挨的。


不管怎样,挨了打的敌军暂时沉寂下来,朱彪乘机率部迅速摆脱。


【待续】


▲ 本系列摘自萨苏《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文汇出版社 2011年出版

我没有这么多的炮弹给大家,但我们生死与共。

请转发,让更多人铭记这场战争

萨  苏

深谙历史军事,日本问题专家

掌握三国语言,视角纵横开阖

涉及历史军事、刑侦纪实、中日文化、老北京故事等多领域

多个媒体开设专栏,著述已逾50种




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sasu2016

QQ:2753708577

邮箱:sasustudio@qq.com


萨苏热文top10:

一人单挑32架日本轰炸机,这才是中国最帅的飞行员!

喝一口就友尽的中国第一饮料:几乎“毒杀”日本教授

英国脱欧,中国可不是看热闹这么简单,否则……

将军千面:民国真男神张自忠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40:1的生存率,中国男人撑起了二战中最漫长的抵抗

礼貌大国日本为何独不给老人让座?

独家披露:张学良囚居岁月的唯一慰藉 赵四小姐幽禁期间罕见照片集

1个生命换200米长度:为了修建这一段铁路,战士们遭遇了多少惊险

总不能坐看一个文明死去,我是它的子孙

这位萌爸你是要逆天吗?陪闺女手绘出这样的画!


好故事-新鲜料-萨苏百科


长按二维码关注萨苏

给你看得懂的深,不肤浅的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